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原发性高血压 > 饮食保健

高血压的艾灸治疗方法

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全称为“原发性高血压病”,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。本病发病率较高,且有不断上升和日渐年轻化的趋势。病因至今未明,目前认为与遗传、年龄、体态、职业、情绪、饮食等有一定关系。

根据临床上的主要证候、病程转归以及并发症,本病可归属于中医“头痛”、“眩晕”、“肝风”等范畴。

(一)病因病机

病因:内因:先天禀赋不足,肾精亏虚,阳盛阴虚。

外因:情志不遂,饮食失节,房事不节,劳倦过度。

病机:脏腑气血阴阳失调,主要为肝肾阴阳失调,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。

病位:心、肝、脾、肾。

病性:多为本虚标实之证,日久可转虚实夹杂或虚证。

(二)辩证

(三)治疗

(1)艾条温和灸每穴20-30分钟,隔日一次,10日为一个疗程。

(2)艾柱隔姜灸每穴5-7壮,隔日一次,10日为一个疗程。

(3)艾柱隔芹菜根灸每穴5-7壮,隔日一次,10日为一个疗程。

(4)温针灸每穴20-30分钟,隔日一次,10日为一个疗程。

(5)复方核桃敷灸取桃仁、杏仁各12g,栀子3g,胡椒7粒,糯米14粒共捣烂,加一个鸡蛋清调成糊状,于每晚睡前敷灸于涌泉穴,每次敷贴一侧,两足交替6日为一个疗程。

(6)复方吴茱萸灸猪胆汁制吴茱萸g,龙胆草50g,明矾50g,硫磺20g,朱砂15g共研细末用小蓟根汁调成糊状灸于神阙穴,2天更换一次,10次为一个疗程。

(四)临床荟萃

谢某,男,61岁。年6月7日初诊。高血压病史6年,眩晕,头痛,面红耳赤,平素情绪易激动,口苦而渴,睡眠差,平时服用降压药物,但血压不稳定,每年需入院治疗两次。近半年来头晕、头痛症状加重,易燥易怒。来诊时测血压/mmHg,大便偏干,小便黄,舌质红,苔微黄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:眩晕(肝阳上亢型)。采用隔芪香散灸神阙穴疗法。经治疗4次后,患者诸症明显减轻,血压基本维持在/90mmHg,治疗一个疗程后,头晕、头痛症状消失,面红耳赤、口苦而渴症状减轻,睡眠改善,血压稳定在/90mmHg,又巩固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。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
按高血压病为西医病名,属于中医学眩晕、头痛、风眩等范围,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疾病,也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,其发展可以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结构重塑,极易引起心、脑、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。所以我们不仅要降低血压,还应着眼于改善症状,保护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。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中的常见证型,因此,该证型的深入研究对于高血压病、中风病的防治均有着重要意义。肚脐即神阙穴,为任脉的重要腧穴。中医学认为,脐通五脏六腑,联络全身经脉,《难经·八难》也明确指出脐下肾间动气为“五脏六腑之本,十二经脉之根,呼吸之门,三焦之原”,可见神阙穴是一个具有特殊作用的重要穴位。西医学则证明,脐部皮肤结构的特点最有利于药物吸收,由于我们把生黄芪,三七,五味子等药组成的芪香散采用超微粉碎,使药物的细胞壁被破坏,有效成分可以直接渗透皮肤。在此基础上施以大艾柱灸,可增强局部的血液循行,促进对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,故可提高临床疗效。每次灸后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天,使药末较长时间的接触局部皮肤,增强药物和皮肤的水合作用以促进药物的持续渗透吸收,可以增强药物和穴位的综合作用。[王宁,等,四川中医,,25(4)]

金日霞等报道,采用灸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,取穴百会、内关、关元、双侧足三里、双侧涌泉穴。选用多功能艾灸仪,每日灸一次,施灸材料选用艾绒,每次30分钟,温度40~50度。30例患者经10日治疗后,血压下降显效者10例,有效者15例,无效者5例,总有效率83.3%。[金日霞,辽宁中医杂志,,35(7)]

于书庄认为百会是高血压的反应点,高血压患者按百会必痛,治疗时应用艾条雀啄灸,将点燃的艾条从远处向百会穴逐渐移动,当患者感觉到烫时为一壮,然后将艾条提起,再重新操作10次为10壮。两壮之间应间隔片刻,以免患者皮肤发泡。灸百会适合治疗2、3期高血压病,中医辨证适宜于虚性者,肝阳上亢者禁用。

(五)注意事项

(1)灸法对1期、2期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对3期高血压可改善症状,但应配合降压药物治疗。高血压危象是慎用针灸。

(2)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,灸法治疗时不要突然停药。治疗一段时间,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,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,再逐渐减小药量。

内容选自:艾灸疗法(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丛书)刘密主编

灸中灸年第一期培训班已于年3月20日正式开课。想参加培训班的朋友们请联系乔老师预约第二期的培训班哦!

分享助人!分享即是爱人!

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收获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
白殿风病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ikddq.com/ysbj/940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